區傳媒中心:筑牢意識形態主陣地 轉“軟實力”為“生產力”
核心提示:時間的粗線條即將劃過2018年,在媒體融合深水區摸著石頭過河的洞頭區傳媒中心,這一年里筑牢意識形態主陣地,轉“軟實力”為“生產力”。
洞頭網訊(記者 鄭翀翀 蘇煜晗 王從文)時間的粗線條即將劃過2018年,在媒體融合深水區摸著石頭過河的洞頭區傳媒中心,這一年里筑牢意識形態主陣地,轉“軟實力”為“生產力”。
在區傳媒中心剛剛投用的非線性編輯機房,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忙著制作當天即將播出的電視節目。今后,傳媒中心所有的視頻剪輯、后期制作、播出審核等工作都將在這個150平米的大機房里完成。區傳媒中心從此告別了沒有中心編輯機房的歷史。在此之前,區傳媒中心克服了用房緊張,設備簡陋等等困難,在2018年里緊緊圍繞“三區戰略”新聞策劃方向,開辟了“海上花園十五周年”“兩山理論”“最多跑一次”等專欄,2018年,1-11月共采編新聞7644篇,播出廣播電視專題557期,新媒體刊發1375篇。
為強化欄目含金量,區傳媒中心還對《洞頭新聞》等系列欄目進行了改版。新增的公益訪談節目《尋找蘭小草》成為了傳遞社會正能量的最強音。監督欄目《督查聚焦》,有效發揮了新聞輿論監督作用。引進了《有話直說》《新時代物語》《觀點致勝》三檔優質電視欄目。成功舉辦第二屆“美麗漁村”國際微電影大典。開展釩Fun音樂節、兩會、媽祖節、國際鐵人三項賽、聽海節、“海疆杯”籃球賽、世界溫州人大會院士論壇、“部門一把手”談營商、鄉村振興在洞頭-“花崗現象”等等大型直錄播達20多場,全方位多層次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2018年,“洞頭融媒”也實現了華麗轉身,開啟了海島新聞融媒服務的新篇章。時時直播、堵點監控、氣象預警,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打開“洞頭融媒”手指輕輕一點,所有信息盡在掌握。手機端應用“洞頭融媒”智慧平臺二期,是洞頭傳媒中心為積極響應“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和“全域旅游”建設而研發的。
“為我們老百姓發生了這樣一個平臺,對我們老百姓來說挺好。”一市民表示。
這一年,區傳媒中心還助力藝東、聆海左舍等企業,成功舉辦了“新歌聲”音樂夜市、“放生臺世界杯”夜市等活動,不斷嘗試文旅結合新業態。據游客抽樣社調顯示,1-11月份,60%以上來洞頭旅游的游客是通過網絡媒體瀏覽了解大美洞頭,并慕名而來。
輔政,惠民,贏得本土群眾好口碑,區傳媒中心的目標不止如此。2018年,區傳媒中心還實現了“走出去”的戰略目標。外宣新聞質量和粉絲量創下了歷史新高。截至11月底,外宣作品被國家級主流媒體采用340篇、省級主流媒體采用595篇、市級主流媒體累計采用917篇;多個專題被新華社(含海外版)、中央電視臺、人民網、中新網等平臺采用,并被騰訊、新浪、網易等各大門戶網站轉載,網絡總點擊量達1000萬+,其中《大美洞頭》(上下集)單條視頻閱讀量首次突破100萬+。創辦《半屏山》副刊吸引各地文藝人才紛紛投搞。創拍《綻放》《蘭小草》等多部微電影,頻獲國際大獎。兩微一端、網絡直播等多渠道實現深度融合,《為你讀詩》《聽見行走的洞頭》等欄目遠播全國。
2018年,區傳媒中心精心搭建傳播通道,充分運用各類媒介平臺,積極探索區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模式,實現了傳媒轉型升級。2019年,區傳媒中心將繼續以完善區級融媒體中心為導向,以廣播改革年、產業轉型年為契機,堅定不移地推進媒體深度融合,不斷優化媒體運行機制,為洞頭發展謀勢造勢,努力把洞頭傳媒打造成為全省媒體融合改革的縣級樣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