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臺風“利奇馬”】北岙街道:黨員初心守護百姓 黨徽閃耀臺風夜
核心提示:臺風給洞頭帶來了“滿目瘡痍”,也給洞頭帶來了黨群心相貼、情相融的濃濃溫情,讓我們見證了在風雨交加夜晚仍然熠熠生輝的黨徽。

洞頭網訊(通訊員 莊建洲)臺風給洞頭帶來了“滿目瘡痍”,也給洞頭帶來了黨群心相貼、情相融的濃濃溫情,讓我們見證了在風雨交加夜晚仍然熠熠生輝的黨徽。
機智多謀的“消防老兵”巧用逃生繩,守護群眾一家平安
魏國慶是個退伍消防兵,在這次抗臺中作為應急小分隊的隊長,時刻身先士卒、沖鋒在前,兩天兩夜僅僅休息5個多小時,處理警情10余起,每次應急返回都是匆匆忙忙一碗泡面,有時候甚至連面還沒吃完,就出去了。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8月10日凌晨1點,該街道指揮中心接群眾報警,家住海灣二區六樓的葉女士家中閣樓窗戶抵抗不住臺風的肆虐,窗戶卡扣損壞,家中又無男性,葉女士對此也是束手無策,一旦臺風灌入,后果不堪設想。
魏國慶聽到這一消息,帶領小分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由于葉女士家中無固定窗戶的合適材料,眼看著窗戶在風中搖擺、岌岌可危,魏國慶發揮自己所擅長的消防知識,急中生智,拿出隨身攜帶的消防逃生繩,利用木頭的牽引牢牢固定住天窗,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經驗豐富的海島支書與民同進退,守護漁船不遭風損
在三盤社區,漁船是老百姓的“飯碗”,是老百姓的第二生命,臺風登陸前的8月9日晚上,很多的漁民擔心船只受損,都前往岸邊守護。聽聞這一消息,黨員尤海輝帶領街道第二應急小分隊連同三盤社區的干部立刻前往現場疏導群眾,這其中就包括三盤社區西山頭支部書記朱權俊,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老朱”。
隨著臺風的臨近,老百姓登船檢查的心情愈發迫切,此時正值漲潮,登船風險極大,激動的情緒使得漁民根本無法聽進去勸解。依據三盤社區西山頭支部書記朱權俊的判斷,待潮水消退后,避風港內的條件可以滿足老百姓登船檢查的需要,為此,老朱等人足足在岸上陪著老百姓幾個小時,等到退潮漁民檢查完后,黨員們還一路護送漁民到家。而在此期間,他們電話里傳來的是自家受災的消息,但是他們仍然堅守,為大家舍小家,用老朱的話來講就是“我們胸前有黨徽,要把群眾放在第一位”。
最早入崗的“指揮大腦”始終守一線,守護百姓日夜安寧
許建偉,北岙街道公共安全管理中心主任,是最早參加這次應急行動的人,直到現在仍在應急處置臺風事宜。
8月10日晚,臺風登陸的前夕,一聲巨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來是該街道附近的一個工棚頂棚被巨風掀開,砸到了停在機關的車輛,這其中就包括許建偉的車,但是他好像對此并不“敏感”,當大家告訴他“你的車被砸了,要不要下去看看”,“砸就砸了,辦好群眾的事比查看我的車更值”,說完,他又開始調度應急分隊外出搶險、匯總各村社受災情況、對接三防辦最新指示,好像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當家里打電話告訴他,家里的漁排被臺風打爛,損失達到20-30萬,能不能回家一起幫忙,他只叮囑了家里人“注意安全,我還要繼續工作”,就是這樣的他,讓這次的臺風應對有條不紊、處置有效,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老驥伏櫪的“北岙通”60小時不合眼,守護民宿不出問題
陳時選,55歲,洞頭北岙街道雙樸社區書記。8月10日上午9時,他在洞頭一處灘涂上指揮搶險,眼鏡上全是雨水。
他已經至少60個小時沒合眼了。8月9日,洞頭多地一度斷水斷電,10時許,手機信號也不穩定了。“一有信號就看微信、電話,不然根本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情況,不好調度搶險力量。”在臺風來臨前,雙樸社區群眾已及時轉移,此次未出現重大災情。
“沒想到建設的第一年,就遇到這么大的臺風。”陳時選惦記著正在建設的民宿區,這是雙樸社區4個自然村打造的項目,8月11日,天剛亮,他就趕到民宿區,把十幾家民宿看個遍,確保人員和財產都安全才放心。“這關系著今后雙樸社區老百姓的飯碗和腰包,絕對不能出問題。”他表示。
陳時選有幾個大棚種著多肉植物。這次,大棚被吹倒了。“老婆打電話來,讓我早點回去看損失,我哪有空啊。”陳時選說,大棚里裝了監控,他用手機上的APP連到監控看了,估計損失10多萬元。
沉默了一會兒,他開始翻手機里的通訊錄:“我得馬上聯系13號要從汕頭和北京來旅游的游客,萬一那天這邊還沒清障,可能就耽誤他們的行程了。”
關鍵詞: